動脈導管(A-Line)
以18或20G留置針頭,選擇適合部位插入。在選擇部位時須考量以下原則,包括:肢體有良好的測支循環、插入部位必須容易觀察、不要選在容易染污或有傷口的部位、不要選在有做過血管接合的部位,如A-V fistula。
動脈導管插入部位:
1. 橈動脈 (最常用部位)
2. 臂動脈
3. 股動脈
4. 足背動脈
5. 頸動脈
動脈導管的作用與功能:
1. 病情不穩,需持續監測血壓者。
2. 使用血管擴張劑或血管收縮劑之病患,需評估藥物對血壓之影響。
3. 監測動脈血液氣體分析,避免經常靜脈穿刺的傷害和不適。
合併症:血栓、感染、出血、血腫、血管硬化、空氣栓塞、局部缺血
護理措施:
1. 動脈導管應穿刺在容易持續觀察的部位,對股動脈部位應設定警告系統,並定時觀察。
2. 動脈波出現重搏切跡時,即明顯而陡峭的波形,則表示轉換器、管子內、管子尖端內無氣泡或血塊。
3. 不可由動脈導管給藥,只能給連續沖洗裝置之N.S(可加1單位肝素/1ml)。
4. 可能因沖洗容易太冷或輸注頻繁,或不慎由動脈給藥,導致動脈攣縮而使肢體蒼白或冰冷。
5. 定時比較穿刺與未穿刺之兩側肢體的脈搏強度、膚色、皮膚溫暖、有無疼痛麻木感。
6. 注意管路是否暢通,檢查有無空氣、血塊或連接處鬆脫。
7. 動脈導管可4天以上更換插入部位,每4天更換管路、持續沖洗裝置及沖洗液。
8. 拔管後應加壓至少5~10分鐘,以預防出血或血腫形成。
留言列表